首页> 中心要闻

“Z青春”国际青年会客厅(总第11期)暨在华蒙古留学生第二课堂培训班在京举行

发布时间: 2025-10-14
分享:    

9月28日,由交流中心主办、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承办的“Z青春”国际青年会客厅(总第11期)暨在华蒙古留学生第二课堂培训班在京举办。本次活动围绕“文化互鉴 美美与共:中蒙青年携手向未来”,以非遗体验、传统美食DIY、企业实地参访等丰富形式开展。来自北京理工大学、中央民族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20余名蒙古大学生参与活动。

太极拳1.jpg太极拳2.jpg

文明对话促相知

在非遗体验环节,蒙古青年先后体验了太极和活字印刷。在陈氏太极传人尚彦老师的讲解下,他们体验了“动中有静”的太极动作,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国文化中对身心和谐、天人合一的追求。中央民族大学的图雅其其格表示,太极动作刚柔并济,不仅是一种武术,更是修身养性的方式。

活字印刷1.jpg活字印刷2.jpg

蒙古青年还聆听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青讲述活字印刷的历史,并亲手排版一首诗,拓印出一幅作品,感受那份“静中有动”的匠心。中央民族大学的萨仁高娃认为,印刷术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,见证了智慧结晶的传承。

美食烹饪.jpg美食烹饪2.jpg

美食为媒促相融

在美食体验环节,蒙古青年在厨师的带领下制作了水饺和月饼。不少人包起了蒙古蒸饺,小巧精致的蒸饺与薄皮大馅的水饺摆在一起,实现了美食届的“美美与共”。月饼制作对蒙古青年来讲是新奇的体验,他们了解了月饼代表的文化含义,并主动分享了蒙古在家庭团聚时制作的美食。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冈图木尔·江巴尊代(Gantumur Jambazundui)认为美食可以体现两种东方文明之间的共通之处:“不论是中秋节月饼还是蒙古庆祝新年时的摆盘果子,都会制成圆形,象征着团聚。”

科技体验1.jpg科技体验2.jpg

科技创新促新思

活动中,蒙古青年赴海淀区AI原点社区进行实地参访,进一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文化、教育、医疗、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。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萨日奈·其木德奥其尔(Sarnai Chimedochir)对人工智能在文物修复、文创设计方面的强大功能印象颇为深刻,希望见到更多科技与文化传承创新结合的成果。